據河南環保家居協會副會長胡叔樵說,廢舊家具回收再利用的可行性目前還不太強。現在的廢舊家具多數是人造板材,回收后的商業價值不大,調動不起市場積極性。目前,鄭州基本沒有企業對廢舊家具進行回收再利用。建議國家出臺規定,建立回收利用產業體系“要想讓廢舊家具的處理不再成為困擾市民的難題,國家應盡早出臺廢舊家具回收的統一規定,對相關責任方、管理監督、處罰等作出具體規定。”胡叔樵說,如加快建立廢舊家具資源再生利用回收加工體系,積極扶持建立家具回收處理中心,對廢舊家具進行分解處理,實現合理回收利用。
“現在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,這一情況會逐漸增多,國家在這方面應出臺相應規定。”一業內人士認為,建立廢舊家具回收制度的出發點應立足于如何調動消費者、回收者、處理者等多方面的積極性.
現如今走街串巷收購廢舊物品的人越來越少,偶爾遇上,還把價錢壓得特別低。廢紙板、舊書報、廢鋼鐵等日常廢品,價格只有五六年前的一半,以至于廢舊品成了雞肋。近年物價一直持續上漲,為何廢品價格不漲,反而一再跌價?近日,記者走訪城區、遠郊多位廢品收購從業者,了解到了廢品從居民家到回收公司的價格走向,以及廢品收購行業逐漸萎縮的原因。
廢品收購散戶:同比十年前價格減少近一倍
“收一斤廢紙箱3、4毛錢,賣到廢品收購站4、5毛錢;礦泉水塑料瓶3分錢一個,或是4毛錢一斤,賣到廢品收購站4分錢一個,或是5毛錢一斤;鐵制品去年只有2毛一斤,一般我們都不收,即重又不值錢,今年好一些,能賣到4毛錢一斤。”昨日天氣較為涼爽,家住任城區五里屯59歲的周大爺邊蹬自行車邊向記者說道,現在從居民家中收廢品賣到廢品站大約每斤能賺1至2毛錢,而周大爺家中唯一的孩子正在上大學。因為身體原因周大爺難以從事體力勞動,只能依靠收廢品來補貼家用。“因為收入減少,原先主要收廢紙板、舊書報和礦泉水瓶子,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我將收廢品的重點放在了泡沫、鐵制品為主,當然也會撿拾一些廢品。”周大爺說。
周大爺的同行,家住北岱莊的王大娘告訴記者,她收購、撿拾廢品已有10多年時間了,最初她是將自己家里的廢品賣給走街串戶的,后來發現中間差價不錯,當了多年菜販子的她就改行收起了廢品。誰知沒過幾年,這個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。如今,廢品收購已成了王大娘的副業。“我現在白天在舊城改造的拆遷廢墟上敲打混凝土,剝離廢舊鋼筋,晚上在街上撿拾飲料瓶子,這樣一天可以穩穩當當收入20多元錢,目前只有早晚抽兩三個小時去收廢品。”王大娘說。“2006年至2009年收廢品每月最低也能掙1500多元,那時候1斤廢紙箱1塊多,塑料礦泉水瓶1毛錢一個。而這幾年收廢品根本不行,去年平均每月才掙1400多元,今年1至6月平均只有900多元,有時候跑一天才掙十幾塊錢。”收了15年廢品的謝大爺說,北岱莊、五里屯等周邊村莊附近的同行已經由2007年左右的幾百個減少到目前的幾十個。
廢品收購站:不敢壓貨、存貨,只能薄利快速銷售
記者調查發現,像周大爺、王大娘這種既上門收購,又自己撿拾廢品的經營者,屬于廢品回收鏈條中最底層的一個環節。廢品從入戶收購到最后被生產企業重新利用,至少要經歷三四次交易,越到交易終端,利潤就越薄,風險也就越大,隨行就市、薄利多銷的特點也就越發明顯。周大爺、王大娘這些收購散戶天天都要去幾次位于濟岱路的一家廢品收購站。昨日下午,記者見到了其中一個收購站的老板黃女士。黃女士和丈夫張先生經營的收購站面積在500平方米左右,簡易的院子里放著塑料泡沫等各種各樣的廢品。黃女士告訴記者,目前他們只收購塑料制品,來用于塑鋼板材的深加工,以及建筑工地的墻面粉刷,因此收購價格高,散戶也更愿意跟他們打交道。
當今國內經濟條件下,許多物資回收同行面臨著拆遷/倒閉,如今,要想做好這份環保事業,不僅要努力,還需要創新。